德著名诗人歌德曾说:"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?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?"一个人步入青春期后,在性的发育上由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迅速发育,促性腺释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,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应提高到成人水平,性开始成熟。随着性发育日趋成熟,青年男女的性欲意识越来越强烈。完全可以说,只要发育正常,没有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,没有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当前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,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他们既是成熟的,又是不成熟的。从生物学角度看,他们的社会心理并没完全成熟。他们的社会责任感,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恋爱态度,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。因此,了解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,并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工作,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。
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
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。其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、发展期、稳定期三个阶段:
1:萌芽期 一般为大学一年级。
经过高考千军万马的角逐,挤过升学独木桥,进入大学殿堂的青年一下子从如牛负重的升学压力下解脱出来,个个如醉如痴,得意洋洋,思想上暂时出现了"空档"。同时,他们远离父老乡亲,面对着全心的生活环境,全新的人际关系,心里的孤独感油然而生,从而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、帮助,与人建立友谊。于是,互相间找老乡,找朋友,你来我往,慢慢地,男生女生接触就频繁起来了。尤其是在这时,高年级的大哥哥们关心起一年级的小妹妹们来了。有的确属关心,有的则别有一番用意。很多高年级学生看中了某位低年级的女生,便倍加关心,无微不至,进而使对方成了恋人,坠入情网。这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恋爱队伍中的主体部分。此外,还有为数较少的一部分是在上大学之前就"名花有主,佳人在旁"了,他们双双升入大学,无论是在一地一校与否,这种恋情大多能够巩固和发展。
2:发展时期 一般为大学二、三年级。
经过一年左右的大学生活,他们已完全去掉了中学时代的"尾巴"。知识、能力、体魄、风度、服饰、语言等都彻头彻尾、彻里彻外地大学生化了,初入大学时被大哥哥大姐姐们列入爱情"另册"的学子,现在有资格拿到恋爱的入场卷了。经过一年左右的大学生活,他们已对同学有了较深入的了解,与同学之间建立了友谊。而友谊是一种表现为情感依赖的人际关系,它使人发现自我,善解别人,从中体验到深深的情感依恋。异性之间的友谊容易上升为性爱的依恋,友情可以成为爱情的基石。这样,二、三年级的大学生谈恋爱成迅速发展之势。据调查统计,二、三年级大学生恋爱人数占整个大学生谈恋爱人数的60~70%。其类型大致有如下几种:
同乡恋爱。"老乡见老乡,两眼泪汪汪",那些远离家乡、远离亲人的大学生难免会有寂寞孤独的感觉。正在他们彷徨无助的时候,老乡向他们伸出了温暖的手。加上近年兴起的"同乡会"、"校友会"给通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自己、了解别人的机会,亲切的关怀、熟悉的乡音,可心的话语,相同的风格,容易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,进而发展为恋情。据某高校某院系前年组织的一次对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显示,大学生恋爱双方有近50%是同乡。
团队恋爱。大学生活较高中生活丰富得多。各种各样的活动频繁,大家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。各种各样的活动一方面为男女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条件,一方面使他们个性、才华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。"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",趣味一致、脾性相投的异性,在逐步的深入交往中有的自自然然地转向了恋爱。据大学生自己表示,通过该种方式而恋爱者为数不少。
干部恋爱。担任校、院(系)、班级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往往见识较多,兴趣较广,性格活泼开朗,德才条件俱佳,容易引起异性学生的注目,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。又由于工作的缘故,他们接触面比较广,工作关系也容易转为恋爱关系。学生干部恋爱,一种是学生干部与学生干部谈,一种是学生干部与一般同学谈。因有工作关系的面纱维护,学生干部恋爱显得比较隐蔽和含蓄。
3.稳定期 一般为大学生四年级。
进入四年级后,大学生变得更加成熟老练了,看问题也更加现实了。他们的精力多花在毕业实习、论文或设计、未来的分配等问题上,加之他们害怕出现新的"牛郎织女",所以对爱情的思考趋于冷静理智,恋爱呈现较稳定的态势。这期间,新确立的恋爱对象一部分为条件成熟者,一部分为毕业分配找靠山者,其数量约占大学生恋爱总数的10~20%。
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基本特点
当代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文化层次最高的一部分,较之其他同龄人以及历史上的大学生,他们的恋爱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,可概括为"三性"和"三化"。
"三性"为:
1.性爱心理的普遍性 大学生年龄多数在18岁至23岁之间,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,虽然身高、体重、内分泌等尚在不断变化中,但要求接近异性、拥有意中人却是一种普遍现象。这一时期容易产生情窦初开的恋爱心理,因此,高年级学生有谈恋爱的,低年级学生也有谈恋爱的。
2.性爱需求的特殊性 大学生的恋爱,一般只谈爱慕之情,交流对学习,对人生的看法,很少或者根本不讨论结婚、建立家庭、举办婚礼、生儿育女等具体问题。这是由大学生的经济地位决定的。在上学期间,他们的工作岗位尚未确定,经济上还没有独立能力,要依靠国家、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资助,才能维持学业和生计,而恋爱是选择配偶的过程,恋爱--婚姻--家庭是个整体。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或是农村青年谈恋爱,在明确了恋人关系之后,过不多久就会开始商量确定结婚日期、筹办婚礼等具体事项,双方的矛盾往往是在这些实质性的问题上暴露出来。而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接触这些实质性的问题,带有浪漫色彩。这样,他们的恋爱基础不够坚实,一旦遇到实际问题,比如毕业分配不在一地等,便会产生动摇甚至"挂筒分手"。
3.性爱确立的自主性 在大学里,男女大学生的平等权利与平等价值观特别突出,反映在恋爱问题上,一般都是自己做主,个性特点强,并不信奉什么统一的模式。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明确恋人关系前一般要征求成人或同事的意见,甚至第一次见面就在家里进行,明确恋人关系后,双方家长来往密切,成人指导贯穿在各个环节。大学生则不同,自己看准了就追求,甚至确定了关系连家长也不知道。
"三化"为:
1.普及化 当前,在大学生里,有人形容有一股"恋爱热",也有人说是一股"恋爱风",这都不为过。调查情况表明,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,高年级学生高达50~60%,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%。
2.低龄化 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,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,是所谓"学业、爱情双丰收"的时期,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,却恋爱先行,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。据不完全统计,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%,而现在已达15%左右。
3.公开化 过去,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,恋爱处于"地下活动"状态,常常鲜为人知,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,不仅不怕别人知道,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。时下,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,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,旁若无人。
- 上一篇: 大学生失恋也会有后遗症?
- 下一篇: 大学生入学首先要过好“三关”